氣切是什麼?跟插管有什麼不同?開氣切好嗎?快速了解氣切照護要點及常見問題!
八點檔最喜歡的劇情就是主角發生了意外,接著畫面就轉換到醫院場景,醫生就會開始詢問家屬「要不要急救?」
通常飾演家屬的演員一定會說要救XD,然後哭天喊地的請求醫生幫忙,急救後就會看見主角躺在病床上,嘴巴含著一根管子並且連接著呼吸器~
這個就是俗稱的插管,也就是氣管內管,但在長期照顧上我們更常見的是氣切!氣管內管跟氣切到底有什麼不同呢?開氣切好嗎?是不是開了後一生都要使用氣切呢?在這邊整理了常見的一些問題,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面臨決定家人是否要使用氣切的朋友們~
在長照上常見的三個管路:鼻胃管、尿管、氣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方連結
延伸閱讀:插鼻胃管好嗎?鼻胃管是什麼?快速了解鼻胃管照護要點及常見問題!
內容目錄
一、氣切是什麼?跟插管有什麼不同?
氣切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在脖子上(氣管前壁的第二節及第三節氣管環)開洞,放入氣切管後透過氣切管自行呼吸或連接呼吸器呼吸與抽痰
那為什麼需要氣切呢?常見的原因分為五種:
1.需要長期使用人工呼吸氣道:呼吸衰竭使用呼吸器,短期無法脫離呼吸器
2.長期缺乏喉嚨反射功能或吞嚥能力:食物及口水反覆嗆入氣管容易造成肺炎
3.痰液滯留:痰量多且咳痰能力差,需要依靠頻繁抽痰來清除痰液
4.頭部或頸部受創:人體的呼吸會受大腦的呼吸中樞及脊髓神經影響,若有創傷會呼吸困難及咳痰能力變差
5.上呼吸道阻塞:頸喉部腫瘤或感染壓迫呼吸道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很好奇,那氣切跟插管插在哪裡呢?
插管,一般又稱為氣管內管,在以下影片1:15~2:26可以馬上了解兩者位置上的不同
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氣管內管會經過鼻子或口腔才會到氣管,不經過這兩個地方的好處很多!也會大大提升生活品質,那有那些優點呢?
1.可由口進食與說話:
當病人病情穩定時,因為氣切是從脖子進入氣管,不經過嘴巴,病人就有機會可以從口進食,部分病人如果能暫時停止使用呼吸器,還能連接發聲閥達到說話的目的;而氣管內管因為從口腔進入氣管,病人只能使用鼻胃管進食,且無法說話
2.舒適度較佳:
氣切管的長度(不到10公分)比起氣管內管長度(30公分)短很多,對於病人的舒適度較佳,因為插氣管內管嘴巴必須一直張開不能閉合,許多插管的病人都有咽喉疼痛、嘴唇乾裂或牙齒鬆動的問題。而氣切雖然在頸部有傷口,不過因為傷口小大部分都不會太疼痛
3.減少感染與容易照護:
氣切因為不經過口腔,可避開口腔中大量的細菌,也已經有不少研究發現到早期氣切可以明顯減少病人罹患呼吸器相關肺炎的機會,在更換管路及口腔清潔上氣切管也比較容易
4.增加脫離呼吸器率與較安全:
現在我們來想像一下,如果拿一根很長的吸管跟一根很短的吸管喝珍珠奶茶,是不是短的吸管比較省力呢?氣切因為管子短,造成的呼吸阻力比較低,比較容易成功脫離呼吸器,而且氣切因為容易固定,比較不會移位脫落,且如果氣切不慎滑出時也比較容易放回去,對病人來說比較安全;而氣管內管難以固定,一旦脫落沒有醫療人員在場要放置回去是非常困難的!容易使病人無法呼吸出現生命危險
5.恢復力較快:
氣切因為比較不疼痛且安全不怕脫落,早期氣切可以較快進行復健恢復體力與活動力;若經醫師評估可移除氣切,氣切傷口在拔除氣切管後,只要縫上幾針,氣切傷口通常能在三、四週癒合,只留下一道短短的疤痕
以下是我簡單整理氣切及氣管內管的比較表格: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疑惑,既然氣切這麼好,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氣切,還需要氣管內管做什麼?
氣管內管的好處在於情況緊急時馬上就能給予患者呼吸器的支持,所以一般在醫院的急診或加護病房會比較常見到氣管內管,但是當醫生評估病人需要長期照顧的情況下,一般就會開始建議家屬要不要替病人做氣切
二、氣切的種類
目前最常見的材質是塑膠及矽膠(鐵製的因為後來發現容易長瘜肉後就漸漸被淘汰了),以材質的軟硬度跟球囊(圖中氣切尾巴像氣球的部分)貼緊管壁的程度來說,舒適度是矽膠>塑膠
依照每個病人的需求不同,上圖是較常見的三種款式,通常這個部分會由醫師去判斷,像是若有氣管軟化症的患者就有機會使用到調整氣切,而呼吸器需24小時使用的患者則會選擇氣囊式的氣切~
三、平日氣切的照護及固定方式
1.準備用具
(1)Y 紗布
(2)生理食鹽水
(3)優碘藥水
(4)小棉枝
(5)氣切固定帶
2.事前準備
(1)洗手
(2)協助病人抽痰
3.氣切消毒過程
(1)取下舊的Y型紗布。
(2)觀察氣切口分泌物及皮膚顏色有無紅腫。
(3)以棉籤沾優碘,在氣切口上方由內往外半圓形擦拭,停留30秒後再以生理食鹽水棉棒擦拭
(4)以棉籤沾優碘,在氣切口下方半圓形擦拭,停留30秒後再以生理食鹽水棉棒擦。
(5重覆步驟5、6 二到三次,直到氣切口乾淨為止。
(6)蓋上新的無菌Y紗,Y型開口朝上放入,並注意勿觸摸切口部分避免感染。
(7)氣切固定帶若鬆了、髒了,請重新綁緊或更換新的帶子,鬆緊度以左右各一指寬為宜。
4.注意事項:
(1)氣切護理需每日至少執行一次,如果氣切傷口滲痰量多,需增加清潔次數
(2)如果氣切口周圍皮膚紅腫、有異常分泌物流出、有臭味,請告知醫護人員或通知居家護理師
(3)Y型紗布或氣切固定帶濕了或髒了需馬上更換,避免因黏性低造成氣切管無法固定而滑脫
(4)平時需注意氣切套管是否通暢,抽痰時若抽痰管不易置入,可能是氣切套管阻塞,應立即與居家護理師聯繫
(5)如果氣切管滑脫,請嘗試將滑脫的氣切管放回原位。若無法放回原位,趕快以抽痰管插入氣管內,以人工吹氣或甦醒球供給氧氣,直到救護車到達
文字敘述比較抽象,可以參考新光醫院的影片,裡面就敘述的非常清楚喔~
四、居家矽膠氣切更換後的保存與消毒
1.準備用物:
(1)棉枝或軟毛奶瓶刷
(2)開水、自來水
(3)不鏽鋼鍋及鍋蓋
(4)雙氧水+冷開水(1:1)
(5)髒的氣切管及通條
(6)瓦斯爐
2.步驟:
(1)若氣切上有痰液不易清潔,將氣切放入裝有雙氧水+冷開水(1:1)的容器內浸泡15分鐘軟化痰液
(2)自來水下沖洗,以棉枝或軟毛奶瓶刷清潔乾淨氣切管內外及通條
(3)將洗淨的氣切管放置一旁晾乾
(4)不鏽鋼鍋內裝八分滿冷開水,開火將其煮沸
(5)水滾後再煮5分鐘,熄火
(6)將清潔好的氣切管及通條放入煮好的沸水中
(7)蓋上鍋蓋靜置冷卻
(8)待居家醫療人員到現場時直接將鍋子端到病人旁準備更換
(9)換下之髒氣切重複上述(1)~(7)步驟後,將不鏽鋼鍋內水倒空,並將氣切晾乾,待下次更換氣切管時重複上述步驟(1)~(8)
3.注意事項:
(1)禁用棉枝或軟毛奶瓶刷以外刷具清潔氣切管,因易導致氣切損壞
(2)步驟(5)後一定要熄火再放入氣切,否則可能導致氣切燒破
(3)若為居家醫療人員更換氣切前置消毒作業,消毒完成後勿將氣切取出,會導致氣切變非無菌狀態,需要再重新消毒XD(前面白做工啦~)
六、常見問題
(1)做氣切好嗎?
做氣切好嗎?經過整理大家應該可以了解氣切跟插管比較起來優點是更多的,以我的觀點來說,如果是預後不錯的病人做氣切會是不錯的選擇,因為生活品質會好很多,甚至病情穩定經過訓練能暫時脫離呼吸器後也能外出
(2)氣切一旦插了就要用一輩子?
如同第一項所描述,氣切的主要功能是維持呼吸跟清除痰液,所以移除氣切的關鍵在於影響到這兩項的原因是否能逆轉。如果透過肺復原或復健讓呼吸功能跟清除痰的能力改善,就有機會可以拔除,在實際服務的居家病人中我也有看過成功的案例!通常能順利移除的個案都很積極在復健(不論是肢體或是肺復原),所以建議若復健能及早介入會更好,再來就是移除的時間點也很重要,會建議在天氣穩定的時候移除(避免秋冬季節),因患者通常氣道敏感,天氣好的條件下氣道狀況也會比較穩定,成功機率會較高
(3)插氣切後還可以說話嗎?
可以,但是是在病況穩定的前提下才會訓練,因為說話是需要體力跟肌力的,若是很虛弱或正處於感染狀況下的病人就不建議,通常需要訓練,增加脫離呼吸器的時間後再透過發聲閥或是特殊的氣切就可以辦到
發聲閥原理
發聲閥實際使用
在這邊也提醒各位朋友,訓練前還是需要經過專業人員的評估後再開始做,訓練間會有一些注意事項,會需要專業人員的指導~
(4)插氣切後還可以從嘴巴進食嗎?
答案是可以的,在病人病況穩定後就可以開始練習,一開始會在有鼻胃管的狀況下開始訓練由口進食,待進食狀況穩定、進食量足夠就會移除鼻胃管,但若久未從口進食還是建議需要找專業人士來協助,如果是不便行動的患者,可以打電話至長照專線(1922)請個管師至宅評估,若評估後條件符合就可以申請專業人員至家中訓練,這部分在霓霓就職的所內也有做,也可以跟個管師指定要永宜居家呼吸照護所提供服務
(5)抽痰管放不進去氣切,或覺得放進去卡卡的是正常的嗎?
這樣的狀況是很危險的,因為代表氣切可能有痰卡住,進而讓管徑變窄,這也表示病人有無法呼吸的風險,所以在這樣的狀況發生時建議馬上聯絡居家醫療人員或到醫院更換氣切;但是這樣的情況是可以避免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時時觀察病人痰有沒有變黏稠,調高呼吸器的加濕器或使用人工鼻、增加喝水量、抽痰頻率、拍痰次數,甚至是使用化痰藥物,讓痰變稀減少這樣的情況發生
六、結語:
大家都會覺得氣切很可怕,其實在我對氣切的相關資訊還很陌生的時候也覺得很可怕~
但經過這幾年工作後,會發現在需要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人上,氣切反而是比氣管內管更好的選擇!
因為插著氣管內管真的很不容易清潔口腔,所以長期使用氣管內管的病人嘴巴裡的味道真~的~很~可~怕,在臨床工作也發現感染率明顯比使用氣切患者高,很常因為肺炎而需使用抗生素。
想像一根吸管長期插在嘴巴裡,連嘴巴閉上都有困難了,肯定是非常不舒服的……,而且很容易掉管,要再重新插回去會需要專業的器具跟醫師幫忙,所以在照顧上,論舒適度、照護簡單度以及醫療成本,的確是氣切完勝!